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这些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场所。具体包括传统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技艺实践、节庆民俗等活态文化遗产。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免费咨询:17391873147(微信同号)
一、非遗文化类目(国家级标准)
中国非遗分为十大类目,具体包括:
1.民间文学(如神话、传说、史诗)
2.传统音乐(如古琴艺术、西安鼓乐)
3.传统舞蹈(如秧歌、龙舞)
4.传统戏剧(如京剧、皮影戏)
5.曲艺(如相声、评书)
6.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如太极拳、吴桥杂技)
7.传统美术(如剪纸、木版年画)
8.传统技艺(如陶瓷烧制、饮食制作技艺)
9.传统医药(如针灸、中药炮制)
10.民俗(如春节、黄帝陵祭典)
二、陕西省目前非遗项目整体规模
截至2025年6月,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形成了完整的保护体系和丰富的活化实践,具体情况如下:
(一)非遗项目整体规模
1.层级覆盖
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5项:西安鼓乐、中国剪纸、中国皮影戏、咸阳茯茶制作技艺、春节习俗。
国家级非遗项目91项(如秦腔、安塞腰鼓)。
省级非遗项目766项,覆盖十大类目(如渭南八极拳、凤翔泥塑)。
2.代表性项目举例
传统医药:杨氏一指诊脉技艺(杨凌)、针挑治疗扁桃体炎(渭南)、史氏腰椎间盘整复手法(汉中)。
传统技艺:灞桥传统打铁技艺(西安市)、潼关肉夹馍技艺、富平柿染技艺。
民俗:黄帝陵祭典(列入《陕西省黄帝陵保护条例》专项保护)。
(二)传承人与保护机制
1.传承人队伍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8人(如安塞腰鼓谭海则、剪纸王西安)。
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81人。
2.系统性保护措施
建成 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国家-省-市-县),设立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榆林、汉中)。
创建非遗工坊265家(如宁强羌绣工坊),年培训超300人次。
通过“非遗进校园”、数字博物馆(陕西省非遗网)推广传承。
(三)创新利用与融合发展
1.产业化实践
文旅融合:华阴皮影、汉中藤编等纳入旅游线路,带动乡村增收。
品牌输出:咸阳茯茶、安塞腰鼓通过“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走向国际市场。
2.2025年新增动态
延安市公示第八批省级非遗推荐项目48项(如兰花花传说)。
榆林市推荐 42项申报省级非遗(含陕北窑洞营造技艺)。
三、陕西省非遗申请条件(2025年省级申报要求)
申请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需满足以下核心条件:
1.基础资格
已列入市级非遗名录,且具有至少10年活态传承历史。
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兼具历史、文学、艺术或科学价值(如汉唐乐舞复原技艺)。
2.地方性与影响力
扎根陕西本土(如关中社火、凤翔泥塑),在特定群体中世代传承。
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力,并能促进文化认同与社会和谐(如黄帝陵祭典)。
3.保护规划要求
提交10年保护计划,明确传承人培养、技艺记录等具体措施。
同等条件下,乡村振兴重点县项目(如岐山臊子面制作)及民众参与度高的项目优先。
四、申报材料清单
申请需提交以下文件(缺一不可):
1.申请报告:经市级政府盖章,简述项目名称、申报主体及意义(500字内)。
2.项目申报书:含历史脉络、濒危状况、传承谱系(附传承人身份证复印件)及市级专家论证意见。
3.辅助资料:
5-7分钟高清申报片(禁用广告式拍摄);
传团体授权书(若申报主体非传承人);
地方志记载、老照片等历史佐证。
四、申报流程
1.市级初审:区(市)文旅局筛选项目,合并同类项(如陕北说书),经市政府审批并公示20个工作日。
2.省级评审:省文旅厅组织专家评审历史价值、传承活力等,通过项目官网公示30天。
3.最终认定:公示无异议后,由省政府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并颁发证书。
专业做项目申报12年,申报经验非常丰富,有很多大企业成功案例!小编可以为您带来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商标软著专利等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评价、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非遗、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绿色工厂、大数据企业、首台套、标准、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奖、规上企业、老字号、新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公司注册注销、工商办理、股权设计、挂牌上市、软件开发、网站外包定制、百度关键词排名、SEO优化等众多项目辅导规划。详细咨询:17391873147(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