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武汉团体准制定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哪些,下文就针对武汉市团体标准制定做相关介绍,需要知道更多团体标准政策可以直接与我们沟通哦,丰富的团标申报经验与你分享。
11年专业代理免费咨询热线:18086668970或19855109130(微信同)
分公司dizhi: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茅店山西路创星汇科技园A栋468室
1、《团体标准》制定主体
具有法人资格和相应专业技术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以及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可协调相关市场主体自主制定发布团体标准,供社会自愿采用。社会团体应组建或依托相关技术机构,负责团体标准制定工作。
2、《团体标准》制定范围
社会团体可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制定团体标准,快速响应创新和市场对标准的需求,填补现有标准空白。鼓励社会团体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引领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3、《团体标准》编制要求
团体标准应符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不得损害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社会团体应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吸纳利益相关方广泛参与,遵守WTO/TBT协定中关于制定、采用和实施标准的良好行为规范,制定团体标准化工作相关的管理办法,严格团体标准制修订程序。
4、《团体标准》编号规则
团体标准编号依次由团体标准代号(T/)、社会团体代号、团体标准顺序号和年代号组成。
5、《团体标准》编写要义
(1)在编制团体标准前宜充分搜集相应标准化对象的国内外标准、技术法规、技术发展趋势文献、科技文献等参考资料,明确标准的编制目的、范围和内容框架。
(2)团体按照GB/T 1.1制定统一的标准编写规则,包括团体标准的结构、起草表述方法、格式等内容,以提高团体标准的适用性。团体在编制团体标准时,参照如下体例:封面;目次;前言;引言;标准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技术要素;附录(规范性、资料性);参考文献;索引。
(3)团体标准编写中设计如下内容时,应遵守相关基础通用国家标准的规定:标准化原理和方法;标准化术语;术语的原则和方法;量、单位及其符号;符号、代号和缩略语;参考文献的标引;技术制图;技术文件编制;图形符号;极限、配合和表面特征;优先数;统计方法;环境条件和有关试验;安全;电磁兼容;符合性和质量;环境管理等。
(4)标准编写给出了团体编制团体标准的总体原则和指导。相应标准化对象团体标准时团体考虑制定本团体标准必要性和主题内容的重要参考。
6、《团体标准》前期准备
在制定团体标准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经过分析研究后,确定制定哪些团体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以及工作标准。在确定了标准的名称后应当成立标准起草组,并按照起草标准的程序进行工作。标准起草组应当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格式应编写。
7、为什么企业要办理团体标准
标准化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
通过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8、团体标准与企业标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团体标准是由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按照自行规定的标准制定程序制定并发布的标准,由社会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按照社会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
(2)企业标准是企业根据需要自行按照企业有关程序制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
(3)需要注意的是,以多个企业的名义或以多个企业协议组成的联盟(尚未依法登记)的名义制定的标准,属于企业间联合制定的标准,这种标准是企业标准,不是团体标准。
(4)团体标准与企业标准属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
综上所述,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冲突。
9、团体标准与推荐性国家标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团体标准与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区别:
团体标准是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是我国标准化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新型标准体系中zui具有活力和创新性的部分,是由依法成立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市场相关主体,以市场和创新需求为目标,共同制定的标准,供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是自愿性标准。国家鼓励制定高于推荐性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团体标准。
推荐性国家标准是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包括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与团体标准相比较,更侧重于公益性和基础性。
团体标准与推荐性国家标准的联系:
团体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是我国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施效果良好、符合推荐性标准制定条件的团体标准,应当转化成推荐性标准。
一些可以由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制定的推荐性标准,宜由团体标准来承接。例如:2018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可转化成团体标准的现行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目录(2018年版)》的通知(见附录一)指出,将逐步缩减现有推荐性标准的数量和规模,培育发展团体标准。该部对2013年及以前批准的推荐性标准(不含正在修订标准)进行了复审,编制了可转化成团体标准的现行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目录,具备相应条件和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在保证开放、透明、公平和不降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水平的前提下,可组织对目录所列标准项目特别是标龄较长的项目进行完善提高、补充细化。